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译文: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不以物挫志。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文: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译文: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译文: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译文: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译文: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