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方言搞笑(临县的方言你会说多少)

假期我在整理查阅一些资料,发现临县的民俗文化真是广泛,吃、喝、玩、乐、说、唱都各具特色。尤其让我值得学习的就是我们的临县方言,既朴实又有趣,有些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方言我都不会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临县地处黄河晋陕峡谷东岸,境内沟壑纵横,交通不便。黄河在古代是沟通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黄河流经临县西部许多村庄,使得这些村庄成为商业重镇,临县碛口就是最好的典范。由于商业来往的人四面八方,语言相互交流,也就丰富了这一地区的语言。后来,黄河运输减弱,商业萧条,外来文化不多,这一地区的方言俗语得以保存下来,成了极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黄河边的碛口古镇

所谓方言,就是地方语言,俗语就是方言中的词语,也叫土语、土话,包括一些谚语、成语、歇后语、惯用语。方言俗语是一个区域最具特征的文化标志,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强大的地方凝聚力。

临县方言有些是从古代保存下来的沿用至今,如,称外祖母为“姐婆”、“婆婆”,称外祖父为“姐爷”,急读衍变为“姐”。姐字在古代与母和婆同意。爹(读dia)指父亲,称呼只用单音,双音就是意味着骂人。妻子说“婆姨”,咪咪指婴儿,高兴说“朗”,很快说“疯欢”,美丽说“国香”或“惹亲”,开始说“自根”或“老早”,人死了叫“失迹”,不懂说“害不哈”等等。

有些方言是三字格,如,受苦汉指农民,眉肋骨指脑门儿,认不得是不认识,拍(pian)迷地是一时想不起来,吃不地是指支撑不住,喳喳(za)地形容说话声音高,不稳重,朗朗地是满不在乎,还有吹鼓手,讨吃鬼,擦黑价……

有些方言是四字格,如来自日常生活:烧人滚烫、烂糊坎脑、赛锣擂鼓、扬名杀号、发火燎焦、暖窝热骚、游释僧道等等。有形容相貌特征:端柳四正、黑嘴煤鼻、粗蹄笨腿、虎头猩脑等。有形容人品质行为的:花麻油嘴、奸谋狡计、鬼张绺窃、抢掏拾挖、敲狗扒皮、躲边缩远等。有形容居住环境的:清潭丽水、明晃灿烂、土灰料落、清豁爽丽等。

临县方言搞笑(临县的方言你会说多少)

也有一些方言使用频率很高,如带“圪”字的短语,如:圪台、圪垯、圪窊、圪针、圪涌涌地、圪爬爬地、圪堆堆地、圪假假的、圪婪婪地、圪熊腆肚、圪惊麻喳、圪凸眼窍、圪杈八九等。还有一些重叠式的方言,如:红丹丹地、黑洞洞地、滚朗朗地、苦柏柏地、僵忍忍地、瘦溜溜地、死股股地、活跳跳地、绿铮铮地、紫刃刃地、黄丝丝地、兰梅梅地、白苏苏地、稠濛濛地、老坎坎地、丑咧咧地……

这些方言将人和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很难用别的词来替代。有些俗语更是画龙点睛,如:“谁家的锅底不抹黑”,“三月三,脱了帽子单布衫”,“好人命不长”,“聋人听怪话”,“胆大不识羞”,“随弯就圪溜”,“贪多嚼不烂”,“麻儿搅布旗”,“懒眉失时眼”,“瞌睡迷打盹”,“丢帮子跌底”,“拍桌子瞪眼”,“没底子圪卡”,“鬼眉子溜眼”,“摇出来摆里格”,“婆姨声汝子气”,“没眼的天照应”,“捞不起蓖不下”,“没窟窿处下俎”等等。

临县的方言俗语还有许多许多,有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有些语言已经消亡,如,纺花车、织布机、碾子、扇车等。当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语言,如,电话、手机、KTV等。

临县方言俗语是当地劳动人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长期观察、体会、理解,创作出的语言结晶。这些词语经过几代人“走西口”、“跑河路”、“走草地”,相互交流融合,传播广泛。这些语言传递的是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着这一方土地上的自然现象、社会演变、民情风俗、思想认识、道德理念等。

丰富多彩、古老文明、土而不俗、奇而不怪是临县方言的显著特征,这里我只是做了个简单描述,希望大家有机会去解读临县方言,研究我们中华文化的源流传承,品味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实而丰富我们的汉语词汇。

临县美丽的夜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