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经典句子
月夜名言月夜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月夜的名言17条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这两句大意是:掬一捧清泉在手,则月影亦倒映手中;抚弄盛开的鲜花,则花香沾满衣衫。这两句描写“赏玩夜忘归”的胜事。“掬水”句写泉水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弄花”句写山花馥郁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水清夜静,月白花香,春山景物耐人玩赏。“掬水”“弄花”的动作,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刻画入微,可用来描绘山野月夜之春景,抒发眷恋春事之情怀。更可学习这种人情物态交融一体的笔法。
唐代诗人 于良史 《春山夜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夜名言
唐・王维《鸟鸣涧》。这两句大意是: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出来,皎洁的月色惊醒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鸟,时不对地从春涧中传出鸣叫声。这两句用了一种特殊的手法写山林之静:正因为静,所以山鸟不是被声音惊醒,而是被“月出”惊醒;正因为静,所以春涧中啁啾(zhōujīu周究)的鸟鸣声听得格外清楚。在一定的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所表达的正是以动寓静、动中见静的艺术辩证法。这两句可用以描写山林月夜之明朗宁静,更要注意学习这种动中见静的表现手法。
唐代诗人 王维 《鸟鸣涧》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唐・杜甫《绝句六首》其六。这两句大意是:月照江上,石在江畔,江水流动,仿佛月影移石而去;云在天上,倒映溪中,溪水空明,溪中云影与岸边花影似相依傍。杜甫观察细致,体物精微,又能意到笔随地把他所看到的最物描绘出来,真不愧为大手笔。此名句可化用以描写清幽的月夜江畔景致。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六首》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漏,古代用水计时的漏壶;漏断,漏壶里水滴完了,指夜已深。这两句大意是:缺月斜挂在稀疏的桐树枝上,月色淡白,桐影灰暗;已是夜深人定的时候,四下里寂静无声。缺月疏恫,夜阑人静。在这一片宁静的、月色微明的夜景里,明显地透出一股冷落孤寂之意,这冷寂的气氛,正表现了作者贬官黄州、身无所寄的怅惘心境。这两句可化用以写月悬夜深之静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卜算子》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迢迢(tiáo条):漫长。亭亭:高远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在漫漫的早秋之夜,高高的明月将圆未圆。这两句适合于描写清秋月夜之景。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芦花干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 关于月夜的名言
宋・陈亮《一丛花》[冰轮斜辗]。微茫:迷茫。这两句大意是:皑皑的千顷芦花,茫茫的一江秋水,这无边无际的秋色,充满了江边的水乡。写出了秋日水乡月夜的朦胧美,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陈亮 《一丛花》
天外明河翻玉浪,楼西凉月涌金盆。
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这两句大意是:天上明亮的银河中好像有白浪在翻滚,楼西凉爽的月色好像是金盆里涌出的水流。银河星光闪烁,看上去似玉浪翻滚;明月焕发清辉,看上去如金水涌动。比喻新颖,想象奇特。可用来描写晴朗的月夜景色。
五代十国女诗人 花蕊夫人 《宫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无赖:在原诗中有可恼、可怨之意。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分而为三,那么扬州那可恼的月色就占有二分。《忆扬州》本是怀人之作。诗人忆念远在扬州的知己,却不直说怀念其人,而只委婉地说其地令人怀念;写其地令人怀念,又唯以“明月夜”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明月普照天下,而扬州的月夜最能牵动作者的情思。诗人忽发奇想: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析而为三,扬州得天独厚,占有其二。这里以数量来形容扬州月色之美,对如此美好的月色以“无赖”二字来形容,本为抱怨明月撩人愁思,可恼可气。这种深婉含蓄的表情手法,足资借鉴。后人由此激赏扬州明月的美丽形象,就离开了作者的原意,而把“无赖”二字作为极度喜爱的呢称,~也就成了赞美扬州月色的名句,致使人们常以“二分明月”代指扬州。可化用以描写明月或以明月寄托怀人、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 徐凝 《忆扬州》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泼剌声。
唐・杜甫《漫成一首》。联拳:群居的样子。拔剌(là拉):鱼跃声。这两句大意是:一群鸥鹭静静地栖宿在岸边的沙滩上,从船尾不时传来拔剌拨剌的鱼跃声。这是杜甫从云安发船下夔州时作。全诗为“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四句皆舟中所见夜景,因有明月朗照,故沙头宿鹭可见,又因夜半人静,故鱼跃之声可闻。描写江上月夜之景可作参考。
唐代诗人 杜甫 《漫成一首》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月夜名言
唐・白居易《村夜》。这两句大意是:夜间独自出门遥望野田,遍野的荞麦正在月光之下开花,花白如雪,天上地下一片银白世界。这是一首写村野月色的诗,诗笔真朴,不假装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用于写月夜村野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村夜》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宋・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这两句大意是:暮春季节,杏花纷谢,散乱地飞入帘中,明月从窗户洒入,像是在寻访有闲情逸致而尚未入眠的人。春天月夜杏花飘飞的撩人景色,意境幽美;以拟人手法写明月之多情,也别有意趣。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宋・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三五,阻历十五日。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二八:阴历十六日。这两句大意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里,草头晶莹的露珠熠熠闪耀,光滑赦流。诗句把月光下露璩的晶莹、透明、圆润、精动等质感写出来了。写月夜秋露可以引用。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木兰花令》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短松冈:指王弗坟墓所在的山地。古人葬地多种松柏,故称。这几句大意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岗上。这是苏轼这首悼亡词的结尾三句。在下阕中,作者先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后作推想:“~”。作者在这里推己及人,从对面落笔,由自己对亡妻的无穷哀思,推断亡妻一定也在为思念自己而心碎肠断。这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相思,把全词的悲哀气氛推进到最高度。那“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冷景象,那眷恋尘世,难舍亲人的断肠孤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年以下读至此处,仍能感到不尽的余哀。写悼亡词可借鉴其意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江城子》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关于月夜的名言
南朝・梁・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即月宫,相传月中有桂树,故云。袅袅(niǎo鸟):枝条摆动的样子。凄凄:寒凉。这两句大意是:仰望月宫,桂花似从轻轻摇曳的桂枝上纷纷落下,秋月当空,寒露飞洒,凝结成晶莹寒凉的露珠。写秋夜望月,有想象,有实感。前句从视觉写,从月影想到月宫中桂花飘落,似闻桂香扑鼻;后句从触觉写,从露寒凄凄想到晶莹的白露,顿感寒意袭人。写秋天月夜景色可作借鉴。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登台望秋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扬州城的名胜之地,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后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这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笔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你写诗句,和她交换着爱情的纪念物;在月夜她的窗前你用做作的声调唱着假作多情的诗篇;你用头发编成的腕环、指戒,虚华的饰物,琐碎的玩具、花束、糖果,这些可以强烈地骗诱一个稚嫩的少女之心的信使来偷得她的痴情;你用诡计盗取了她的心。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描写风暴的时候应当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比方说,要是你这样写:在磨坊的堤坝上,有一个破瓶子的碎片闪闪发光,像明亮的星星一样,一只狗或者一只狼的影子像球似的滚过去等等,那你就写出了月夜。要是你不嫌弃,肯于使用自然现象和人类行动的对比等等,那么景物就会生动地出现了。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名人名言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