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禅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精通儒、释、道,创作了大量具有深厚哲理的禅诗。这首《庐山烟雨》是诗人生前给儿子所写的一首哲理诗。此时60多岁的诗人已不再意气风发,经过数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的他已是风烛老人。多年参禅的他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希望儿子对生活会有所感悟,少经历一些挫折。

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代)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述出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高深的禅语,展示出了高僧把人生分为的三个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苏东坡的禅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前两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都是很值得去观赏一番的绝美风景。要是此生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便觉得心中有千万种的遗憾,没办法消除。在看到“庐山烟雨”、“浙江潮”的景象之前,你会被这山水所吸引。为的不过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这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种境界。。

后两句“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但是当你真正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真的看到了这蒙蒙烟雨,看到了这澎湃潮水,却感觉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最后你会发现它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这个时候你的内心会有得到后的满足,也会有现实与现象不一的失望,让人失去欣赏山水的初心,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种境界。

当你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看淡执念后,就会以纯净的初心去看待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心中再无杂念时,就会返璞归真。这山水又回到了它们本来的面目,这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种境界。

全诗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少了一贯的豪放之气、婉约之风,却犹如轻声细语,道尽人生三大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