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我的第二故乡(我与一座城)
邹会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7日 第 19 版)
东营是一座油城,依偎黄河,守望渤海,广利河穿城而过。这片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诞生了著名的胜利油田。这是一座与水结缘、与油共生的城市。城市有了水,便充满灵气,尤其是广南水库,湖光动人,水波潋滟。城市中到处可见油井的身影,油井掩映在绿林中,与景色融为一体,是这个城市特有的风貌。
1987年,我和姐姐随父母从长庆油田来到东营胜利油田。那时这座城市还处于开发建设早期,到处都是施工建设的场面。城市的整体面貌不像今天这样光鲜,但它是沉稳的、有底气的。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石油人来到荒碱滩涂,开启了祖国石油建设新的一页。
刚到东营,我们住在临时招待所,一间十二平方米的房子住着四口人,邻居也都是操着各种口音的石油人。放学后,我就到各家各户串门,在四川来的张姨家吃酸豆角、麻婆豆腐,在新疆来的李叔家尝拉条子、油馓子。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丰富而有特色的各地美食,慰藉了平淡的日子,也影响着东营人的生活,造就了东营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
“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是过去东营气候的真实写照。那些年,一年中总有几场大风伴着黄沙,特别是春季的沙尘暴,似乎要把人吹走,把房子吹跑。当年,石油人不仅开发建设油田,也投身到城市环境整治中。万亩槐林、生态公园美化了城市景观,抵御了恶劣环境的侵蚀,让油城人充分享受自然美景。每年槐花飘香时,整座城市都氤氲在芬芳之中。
后来,我离开了东营,去外地上大学,可心中眷恋的还是家里的味道,还有东营的清晨日暮。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油城,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守护着万家灯火。许多个夜晚,当我奔波在故障巡查的路上,回望城市深处灯火通明的楼宇时,想象着辛劳一天的石油人,在家人陪伴下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就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三十多年的岁月如弹指一挥间,油城的变化如此巨大,每每让我感慨,处处令我流连。凡有空闲时间,我就骑上一辆单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穿过繁华喧闹的北一路,坐在夜幕下的开发区港口,看渤海湾星光点点。作为城市地标建筑的电视塔,俯瞰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化,陪伴着这座城市坚守在时光中。也正是有了这些充满现代气息的去处,东营这座油城才在沉稳厚重之余,焕发出青春的朝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追寻着黄河入海的宏大,流连着万鸟翱翔的悸动。
石油开发养育了东营,兴旺了东营,石油人在油田建设中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在这里,听不到油井嘈杂,见不到油污流淌,到处清新自然。井在景中、井景相融的生动面画,使这里成为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地。一座座掩映在城市中的绿色油井,似乎在讲述着属于东营、属于中国的发展故事。
如今,这座城已从“石油之城”变为“生态之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正是东营生动亮丽的一角。滚滚黄河向东流,携泥裹沙入大海,也造就了这片水草丰美、环境优良的大湿地,造就了这片无数珍禽异鸟、鱼鳖虾蟹繁衍栖息的乐园,金雕、白枕鹤、丹顶鹤等珍贵鸟类都在这里留下过倩影。黄河是大自然对东营的恩赐,东营就像是躺在黄河母亲臂弯里的一个幸福的孩子。现在的这里,烟波含翠,树木参天,百草葳蕤,鸟鸣啾啾。
行走在东营整洁宽阔的马路上,你会发现众多环境幽静的城市公园,健康休闲的理念在东营渐渐深入人心。当然,你还会被滩涂上大片的光伏发电基地所吸引。这里的油田正在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事业,以减少化石能源应用。
如今,踏上东营的土地整整三十六年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越来越多,每一条城市干道,每一条街道小巷,都曾留下我的足迹。除了湿地、美食、文化、宜居这些标签外,东营还是一座英模辈出的城市。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退休后无私奉献、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志愿服务者。这种奋斗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在老一辈身上延续,也在新一代身上传承。
驻足流光溢彩的胜利广场,回眸东营的那一刻,自豪感如清泉般涌进心头。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奉献的石油资源为国家的发展注入磅礴的动力。这里有了不起的人民,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一座现代化都市。从儿时的憧憬到今天的生活其中,我不断见证着东营的发展和进步。这座城身上那黄河的气质、石油的味道、拼搏奉献的精神,让我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时时刻刻都引以为豪。
东营,我生命里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