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鹦鹉的句子摘抄(鹦鹉名言 鹦鹉的名言)


微信公众号

关于鹦鹉的句子摘抄

鹦鹉名言鹦鹉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鹦鹉的名言15条

侵晓梳翎惯,当窗学语工。

清・王图炳《鹦鹉》。侵晓:拂晓,天刚亮。这两句大意是:拂晓便梳理自己的翎羽,这是鹦鹉的习惯;对着窗子学人语,也学得很巧。前句从视觉角度写,后句从听觉角度写,都准确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鲜明特点。可用来描写鹦鹉。

清代画家 王图炳 《鹦鹉》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鹦鹉名言

唐・朱庆余《宫词》。这两句大意是:两位宫女欲互吐衷肠,谈论宫里的事,但怕鹦鹉学舌,说给别人听见,终于不敢把话说出来。“含情欲说”却因有所畏忌而“不敢言”,宫女没有说话的自由,有苦无告,宫中的黑暗,宫女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宫女“欲说”之事最终也未说出来,但读者会想象出她们想要说的是什么。这两句可借用来表现怕鹦鹉学舌式的人物告密而不敢说话。

唐代诗人 朱庆余 《宫词》

丹嘴如簧翠羽轻,随人呼物旋知名。

唐・殷文圭《鹦鹉》。丹:大红色。簧:乐器里用以发声的薄片。旋:随即。这两句大意是鹦鹉生着翠绿的羽毛,丹嘴巧舌如簧,跟着人呼物,随即就知道了被呼者的名称。鹦鹉长着“丹嘴”“翠羽”,色彩鲜艳美丽,且性灵嘴巧,“随人呼物旋知名”。诗句描写生动,形象真切,化用《诗经》“巧言如簧”的诗句,也很自然。

唐代诗人 殷文圭 《鹦鹉》

今日笼中强言语,乞归天外啄含桃。

唐・齐己《放鹦鹉》。强:勉强。含桃:樱桃。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在笼中勉强作人的言语,请求放归天边去啄食樱桃。鹦鹉长得好看,且有灵性,善于模仿人语。诗中所描写的是只“笼中”鸟,诗人想象它虽能“言语”,也非得已,它“乞归天外”,希望获得自由。诗作富于想象力,表现了作者同情鹦鹉,向往自由的思想。

唐代僧人诗人 齐己 《放鹦鹉》

晴川所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晴川:太阳照耀下长江岸边时平川。历历:分明清晰的样子。萋萋(qī妻):绿草丰茂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在今湖北汉阳县东南,黄鹤楼的西北。诗为作者登临黄鹤楼的览景之作。这两句大意是:临窗远望,只见丽日青天,江边景色尽收眼底,汉阳城,鹦鹉洲上的芳草绿树历历在目,遍地青绿,满洲萋萋,一片风和日丽、树茂草盛的美景。诗句原为作者抒写由美景而触发的多愁。独用时可化用来描写江边晴川万里,芳草鲜美,江树茂盛的景色。

唐朝诗人 崔颢 《黄鹤楼》

黄鹤仙人不少留,洲名鹦鹉更堪愁。 关于鹦鹉的名言

清・许虬《登黄鹤楼》。黄鹤仙人:相传黄鹤楼是由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而得名;又去费文t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名黄鹤楼。鹦鹉洲:在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相传东汉末江夏太守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挥笔而成《鹦鹉赋》,洲因此得名。后黄祖才短识浅,不能容人,杀了祢衡。这两句大意是:黄鹤仙中人乘鹤飞去不肯稍留,今仙去楼空,令人惆怅;洲因祢衡《鹦鹉赋》而得名,而祢衡被杀,今洲名在人亡,更令人愁。大凡吟咏名胜景物,一是对名胜景物本身进行刻画描绘,一是借与名胜景物有关的人文故事、历史传说寄概抒怀。许虬的《登黄鹤楼》诗采用的最后一种方法,一用神话故事,一用历史传说,两者都与黄鹤楼其地其楼有密切关系,既紧扣题目,又启人联想,还抒发了诗人登斯楼而引出的感慨。

清代官员 许虬 《登黄鹤楼》

只有鹦鹉才喋喋不休,但它永远也飞不高。美国发明家,飞机发明者 莱特兄弟

关于鹦鹉的句子摘抄(鹦鹉名言 鹦鹉的名言)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兽。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鹦鹉:鸟名,羽毛美丽,舌圆而柔软,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猩猩:猿类,形状略似人。这几句大意是:鹦鹉虽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仍是飞鸟;猩猩虽也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还是走兽。巧嘴的鹦鹉和猩猩,虽善于学舌,有“能言”之名,却仍然改变不了它们作为禽兽的本质。比喻看问题不能只看形式而重在看其实质。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上》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见杜甫《鹦鹉》。衿(jīn今):古代衣服的领子。浑:简直。漫:徒然。这几句大意是:聪明的鹦鹉想起与伙伴别离的情景,此时心里正满含愁思,翠绿的衣领简直短到没有了,红色的巧嘴徒然多知善语,此时却一言不发。诗人见到笼中鹦鹅静立不动的样子,想象它是因为回想起与伙伴离别的情景而“含愁思”,又进一步想象鹦鹉翠绿色的颈羽是它的“翠衿”,而这“翠衿”也因“愁思”而变短,即使天生一张多知的巧嘴也是枉然,此时因“愁思”满怀,什么也讲不出来了。拟人手法用得很巧,想象力也很强。

唐代诗人 杜甫 《鹦鹉》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鹦鹉名言唐代诗人 白居易 《鹦鹉》

养来鹦鹉嘴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

见刘禹锡《和乐天鹦鹉》。这几句大意是:鹦鹉被喂养得嘴刚变红,宜于把它放在女子的朱楼绣户之中,反复学着呼叫人的名字是因为它天性聪慧,偏偏能识得主人是因为它与主人感情相通。鹦鹉生性乖巧,能模仿人的简单语言,当它刚长大时便放在女主人的室中,听它学着呼唤人的名字,整天逗它取乐,可它不仅仅是供主人开心的玩物,它也有感情,成了主人的朋友。可用来描写鹦鹉的灵性。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和乐天鹦鹉》

翠毛丹嘴乍教时,终日无寥似忆归,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唐・子兰《鹦鹉》。乍:刚,起初。无寥:即无聊。这几句大意是:一只翠毛红嘴的鹦鹉,刚教它人语时,整天流露出无聊的样子,好像在怀念往事,希望飞回大自然;近日它偷着能领会人的话语了,便经常向着金笼乱说起是非来。想象新奇有趣,语言富于表现力,“偷解”、“乱向”诸语尤为传神。可用来描写学舌的鹦鹉。

唐代僧人 子兰 《鹦鹉》

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唐・裴夷直《鹦鹉》。尔:你。移:改变。任天真:听凭自然。漫:徒然,枉然。解语:善于领会别人的话。终须:终于会。累:拖累,连累。这几句大意是:劝你不要改变禽鸟的本性,听任翠毛红嘴自然地啼鸣,如今徒然去学习人的花言巧语,懂得人语终究会累及自身。鹦鹉学语是人为训练的结果,而学会了人语以后往往会胡言乱语,惹是生非,给自身带来祸害,所以诗人劝鹦鹉“莫移禽鸟性”,提出了“任天真”的美学理想,发人深省。作品也流露出人事可畏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唐代诗人 裴夷直 《鹦鹉》

土或者说俗,和雅或者说洋的区别是什么呢?你觉得你玩一个情调就很雅,那都是后来才会的东西,是舶来品,那不是洋,那只是鹦鹉学舌。艺术是不分等级的,我想要的风格是扎根在我们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俗的,不对,不应该说是俗,而应该说那些东西是民俗,民俗的,才是最雅的。 关于鹦鹉的名言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孩子们被送进了学校,至少在当时,那总算是一个学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苦干上十个钟头,从书本里学些他们所不懂的毫无用处的东西,依靠死记硬背,像鹦鹉学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绩只有两点,一是永远的头疼,二是念书的本领――念起来流利得很,既不要停下来拼字,也不要换气。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名人名言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