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用一年时间重生》这本书。作者从体制内辞职,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成为了一名职业人生规划咨询师,整本书描述了自我认知的过程,分享了“怎么把这件华丽转身的事情做成”的经验。
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人生关键词的剖析。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航向的帆船,任何方向的风向都是逆风。
如果你想着自己死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几个关键词,你会刻写什么呢?
墓碑上能刻的字不多,一定有几个词是你最重视的。这些词语构成了你的人生目标。
《端粒》一书中说,“人生目标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我们感到自己参与着一个比我们自身更大的事业,这种幸福感也比较持久,不像吃东西或购物的快乐那样短暂。如果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目的,就像人生有了稳固的基石,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在困顿的阶段,我们也不忘这些价值和目的,它们甚至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下意识的威胁反应。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各种人生遭遇,无论是欣喜还是忧伤,都能被嵌入一个有意义的语境,从而得到理解。人生目标坚定而明确的人,中风概率较小,免疫细胞的功能也较好。明确的人生目标甚至能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胰岛素阻抗。再者,为了达成更高的人生目标,我们就会更努力照顾自己,有可能提前接受身体检查,发现疾病(比如前列腺和乳腺检查),即使生病,他们住院的时间也更短。……”
如果单纯地把幸福当做是享乐,那么确实只要财富自由就可以了,财富自由确实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不自由。但是人的内心世界仍然需要很大程度上的精神自由。
于是,便有了两种途径来实现幸福,第一种是获得成就,打败对手,战胜自己,获得财富,这样你就有了物质生活的自由。第二种就是寻找意义,善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善待你周围的人和事,乐善好施,帮助别人,从而获得精神生活的自由。
1、成就说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方面的内容,实现自己的梦想,战胜对手,战胜自己。如果你是科研人员,你会追求科研成果,最新理论;如果你是体坛巨匠,冠军就是你的梦想;如果你是职场新星,CEO就是你的终极目标。你要打败你自己的懒惰、怯懦、虚弱,更要打败别人,处处比别人做得更好。你争强好胜,对成功有着异乎寻常的偏执和渴望,最终你成功了。
你在财富的维度上成功了,你不会为金钱发愁了。
你的成功是可量化的,量化的第一个维度就是你有多少钱,这代表着你为别人创造了多少价值。量化的第二个维度是你能够影响多少人(当然你能够影响多少人,依然可以变现,成为你有多少钱)。这样你就过上了名利双收的生活。
这是向外探求,探求别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国家的认可。
2、找寻意义是设立人生目标的另一个维度。人类是群体性动物,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健康水平。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在社会中帮助更多的人群,可以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去为之奋斗。你可以做一个好父亲/母亲、好丈夫/妻子、好儿子/女儿,在社会活动中你,你变成了一个可以让周围人依靠依赖的靠谱的人,你帮助他人,温暖他人,善待他人。但是可悲的是,目前社会上并没有对这部分人的价值有一个可量化的评价体系,比如说,很多家庭主妇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甚至这部分价值都不能计入GDP。
而找寻意义甚至可以有利于你获得成就,比如说,阿里巴巴企业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就是建立平台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价值,而这种帮助别人的事情本身就在创造价值,马云成为首富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这是向内探求,探求你自己认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你自己内心深处赋予它们意义和价值,这是自我认可。
想要探求外在名和利的人,一生都在攀登“世俗的成功”这座山,并且永不满足,永不止步;
而想要追求内在价值的人,更多关注的是“我能帮助多少人”“我今天有没有进步”“我和配偶、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如何,我和他们相处得怎么样”等问题。
科学提供真理,宗教提供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社会来说,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就是关键词,而对于个人来说,追求真理,赚很多钱就是关键词。但是人生的意义还是要由信仰来提供。
而意义和成就两个结合一下,就是古人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人生的意义——立德)、为生民立命(人生的意义——立德)、为往圣继绝学(人生的成就——立功)、为万世开太平(人生的成就——立功)”。当然这些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现在再来看虽然不过时,但是对普通人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
3、最后就是在你死后的多年,你如何让这个世界还记得你曾经存在过?一个办法就是设立奖学金,基金会、世界级的奖项、投资兴办教育;或者著书立传,让文字一代一代把你的精神传扬下去。当然,如果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足以载入史册,人们也会铭记住你的。
你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你的幸福感,但是是最能够带给你意义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