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首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代表你是一个善于质疑的人。这一点难能可贵。很多人或因习惯,或因权威,把摆在眼前的错误视而不见。
不过发现问题不代表能解决问题。你提出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现今的语文教学的问题,这点沉疴已久,难以纠正。不建议对此过于纠结,否则可能无法正常学习生活。
然后我来回答一下问题本身。
1.(缩句)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的多。(别小瞧了这一题,重点在于缩句后会不会改变句子的原意或造成病句,细节至少有三处)
2.(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老师说:“你们别管他们,我去管。”(别小瞧了这一题,重点在于第三人称,并且常规的改转述句方式根本不管用,“你们”“他们”都没有明确的指向。)
3.(判断是否是病句,共3题)
出去玩可以增长见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他兴奋地跑进教室,高兴地宣布了明天大家要出去春游的消息。
先看第一句。第一句是一个缩句的问题。在处理缩句之前,我们先把这个复句拆成单句。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sup></sup>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sup></sup>
他们两家糕饼做的多。<sup></sup>
然后我们来看看你括号里写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官方没有对「缩句」提出确切的定义。在网上可以查到,「一般来说,缩句就是把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下来之后余下的部分。」然而,「一般来说」这四个字就是在说后面的内容并不准确,例如当句子里有否定副词做状语时就不应当压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常常说「缩句不能改变原意」,事实上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试举一例:「蓝色的花是最好看的花。」这一句话中,「蓝色的」「最好看的」两个词语很明显是定语,当然应该省略,最后缩句为:「花是花。」和原句的语义相差甚远。我之前和人说,压缩字数会导致准确性下降。实际上,任何层次的缩句都会无可避免地导致原意发生改变。
你在括号里还认为「重点在于(中略)或造成病句」,可见你认为缩句不能造成病句。这个看法也是错误的。我同样举一个例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中,「不想当将军的」显然也是定语,当压缩;「不」虽然是状语,但是之前已经说过,现在通行的缩句法是要保留做状语的否定副词的,因此保留。「好」是「士兵」的定语,压缩。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士兵不是士兵」,这显然犯了病句中的「不合逻辑」这一种。因此,缩句是很有可能造成病句的。
最后我们来一句句缩一下。和两句结构类似,大可一并处理。「给」是介词,和后面的「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可压缩;这句话本身没有主语,这是因为这句话是从文章中直接摘出来的,在文章中主语承前省略,单拿出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病句,因此不需要理会主语;「送」是谓语,「一箩」看似位于宾语的位置,实际上是被省略的宾语的定语。但是「送」不成句,因此只能保留。两句均缩为「送一箩」。是变式句,正常的语序是「他们两家做的糕饼多」,显然「他们两家做的」是一个长定语,压缩即可;「多」在此处形容词做谓语。应缩为「糕饼多」即可。
然后看第二句。第二句是转述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人称指代的问题。援例把「你们」改为「他们」后,会发现后面还有一个「他们」。汉语中一般习惯上不连用两个同样的人称。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改为「老师说,让他们别管这些人,他去管」即可。
最后看第三个问题,也是整个提问中最大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又分成三个部分,我们一一来看。
出去玩可以增长见识。
题主认为这句话缺主语。这个看法其实是错误的。「出去玩」在句中就做主语。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他兴奋地跑进教室,高兴地宣布了明天大家要出去春游的消息。
这两句话其实指向一个矛盾,就是「成分赘余」在语病中的地位。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成分赘余」是一种语病。例如「凯旋而归」「提出质疑」两个词语,「旋」「归」是同样的意思,「提出」「质」是同样的意思,因此认为它们把一个意思用两个不同的词汇重复表达了两遍。
这个看法是很滑稽的。《诗经》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否也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当然,这个例子毕竟举得太远,我们还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等等,「生」和「活」应该是一个意思对吧,所以「生活」是不是成分赘余了呢?
我们很容易发现,类似的「赘余」现象在实际使用时大量发生。其中一部分是语义的演变,一些字的语义逐渐脱落,称为单纯的语法符号,比如「凯旋而归」,「旋」表示「归」的用法现在已经不用了;另一部分则是有意为之,比如上文的「采薇采薇」,或是题中的「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以这种重复的结构来达成某种艺术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一些习惯性的复用,比如「生活」,「诸于」之类的连用,都不能严格地算作病,而是应当称之为「羡余」。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东西在考试中是要算作「赘余」、算作病句的,但是如果考试真的出了一个课本上的句子,很不巧地其中有「赘余」成分,我们决计是不能认为这是病句的。如果把课文里的话拈出来说是病句,那还了得?所以考试中遇到判断病句的类型,一定要找一找哪一句话最「病」,哪一句话错得最很。如果发现了一句有很明显的问题,那其他选项的问题都可以忽略。
事实上,如果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容易发现从小到大的语文书基本上没有一本是没问题的。对错归对错,考试归考试,你理解这些问题的正误即是。至于说考试中怎么答,还得是了解出题人怎么想。这就是我开头所讲的,发现问题不代表能解决问题,所以不建议过多纠结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些内容是对的,但是考试中不能这么答,因为考试的参考答案是错的。了解这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