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祝赞词——永恒的祝福与赞美
蒙古族祝赞词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物征的语言艺术,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蒙古族祝赞词的产生,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八世纪蒙古族还没有形成为民族的部落时代,就在人们的口头传颂。蒙古文字出现以后,《蒙古秘史》、《江格尔传》、《格斯尔传》、《青史演义》等文献著作中有不同数量的记载。
鄂尔多斯祝赞词,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是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热爱之情的体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愿望。由祝颂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经久不衰,正在文明传承,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鄂尔多斯祝赞词根据祝愿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节日喜庆祝福、寿宴祝福、事业祝福、祝酒祝福等四种。祝颂人在吟诵祝赞词时需要银碗、哈达、浮品、红枣、美酒、羊背子、民族乐器、白毡和蒙古族节日礼服全套等相关物品。祝颂人一般要具备蒙古族祝颂者的基本条件,体型魁梧、脸庞饱满、口齿伶俐、记忆力强、声音洪亮、音色圆润。还要文化理论功低深,能以优美流畅的诗歌韵律和富有哲理的词句祝赞,能精通蒙古族各种祭祀活动仪式,组织能力强。
鄂尔多斯祝赞词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内容广泛,题材丰富,而且句式结构比较完整,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经常采用比喻和夸张的形式,祝福和赞美特定的事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尤其是在一些隆重和喜庆的场合吟诵起来,情绪高昂,热情奔放,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然而,目前也存在着老一辈祝颂人年事已高,记忆力减退,年轻一代的祝颂者尚未完整抓握祝赞词的全部要领等现象。还存在如何保护好祝赞词这个传统项目,如何发展好传承人等诸多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蒙古族祝赞词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去研究,去传承。它已变成人们鼓舞情绪、沟通思想、团结战斗、树立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深入研究鄂尔多斯蒙古族祝赞词,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经典祝赞词欣赏
祭火祝词
杭盖罕山只有土丘大的时候,
汪洋大海只有水洼大的时候,
可汗用火石击燃,
皇后用嘴唇吹旺,
以火石为母,
以火镰为父,
——那发明火的火神圣母啊!
我们向你敬献醇香的奶酒,
我们向你敬献美味的肉食,
祈求你赐予最大的福分,
让我们在这幸福中永生。
赞马祝词
它那飘飘欲舞的轻美长鬃,
好像闪闪放光的宝伞随风旋转;
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
好像结缘的鱼儿在水中游戏;
它那宽敞而舒适的胸膛,
好像天上的甘露滴满了宝瓶;
它那聪颖而灵敏的双耳,
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这匹马一身具备了八吉祥徽,
无疑是一匹举世无双的宝马。
献羊背祝赞词
永久安康
万事福昌
高山所生
洁白绵羔
子年小羔
丑年成羊
寅年出栏
从没拴过
也没动过
十万羊中
专逮棕腿
专找猎人
特用银刀
特找大锅
煮到八成
盛在木盘
十二肢节
盘如活羊
礼节安放
檀香桌上
为今日宴
专程来的
嫡朋亲戚
男女亲家
所有聚者
献上羊背
祝福各位
幸福安康
鄂尔多斯祝赞词2025年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