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站在山西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飞檐翘角之下,我能看见什么?仅仅是这些中国北方的古建、雕塑或者壁画?
我一直在觉得,在自己一次一次行走山西的过程中,遥远的地方,那个自己出生、成长,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城市,如影随行。
回望南京,你会发现很多的细节,那些在六朝石刻斑驳的纹理之下,那些在明城墙蜿蜒的曲行之间,那些在民国建筑独特的造型之中……这座城市的历史影影绰绰,逐一浮现。
因缘际会,我结识了于峰老师。第一次听他说明功臣墓,从历史到布局再到石刻造型,在他不急不缓的两个小时里一一到来,生动有趣的讲述让我第二天就对那几个地方进行了寻访。之后陆续读到他写南京的各种文章,写南京各种古建寻访、保护与历史发掘的文字,每每细读,心生感动,有这样热爱它、不断用脚步、阅读、思考文字陪伴它的人存在,是这座城市的幸运。
让我们一路同行吧。
悦的读书 张静
大报恩寺,到底报谁的恩?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2025年12月开放,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重建的大报恩塔、原样保存的遗址保护区、美轮美奂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您在参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大报恩寺”的“报恩”是什么意思呢?报的又是谁的恩呢?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其实,在中国的寺庙中,“报恩”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先按下南京的大报恩寺不谈,外地的报恩寺也有很多。其中较为有名的,当数苏州报恩寺。
该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寺内的报恩寺塔高76米,是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为江南第一高塔。
当然,南京的大报恩寺塔高78米,如果不被毁坏,不会让出“江南第一高塔”的头衔。
苏州的报恩寺塔名字的来历,相传是孙权为报吴太夫人之恩。报恩寺塔是苏州古城的标志,苏州人更喜欢称之为“北寺塔”。
苏州报恩寺
笔者曾经在南京城墙的一块城砖上发现了“报恩寺知龙”铭文,“报恩寺”三字让人联想起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金陵大报恩寺。不过,朱元璋建造城墙的年代,南京还没有大报恩寺。
这个“报恩寺”指的其实是镇江丹徒的报恩寺。至今镇江丹徒圌山上还有报恩塔。
此外,在四川达州、山西汾阳、安徽寿县、四川平武等地都有报恩寺,全国的报恩寺有数十家,其中不少都是历史悠久,保存有古建筑的佛教圣地。
好了,话题该转回来了,看看南京的大报恩寺。
毫无疑问,南京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其名字是朱棣御赐,“报恩”的主动方是明成祖朱棣,那么朱棣是要报谁的恩呢?
明成祖朱棣像
线索可以从朱棣下旨重建大报恩寺的诏书,以及他为大报恩寺立的御制大报恩寺左碑中寻找。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在为重修大报恩寺重修的诏书中说:“朕念皇考、皇妣罔极之恩无以报称……以此胜因,上荐父皇母后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民祈福……乃名大报恩寺,表兹胜刹,垂耀无穷,告于有众,咸使知之。”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亲笔撰写御制大报恩寺左碑(永乐御碑),此碑现存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可惜碑身也不知去向(部分在瞻园),只剩下了硕大的龟趺。
朱棣亲笔撰写的永乐御碑碑文中提到:“大恩罔极,未由报称……更名曰大报恩寺……上资福于皇考皇妣……化我皇考皇妣之功德,配天地之广大,同日月之光明”。
从朱棣的诏书和碑文中可以看出,大报恩寺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报答“皇考皇妣”之恩,但这“皇考皇妣”,又是谁呢?
“考”是指已经去世的父亲,“妣”指已经去世的母亲。朱棣所说的“皇考”,自然就是指他的老爸、明太祖朱元璋。
而朱棣口中的“皇妣” ,也就是朱棣的生母,按照明代官方文件的说法,是指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
不过,历史的真相并非官方文件所能记载,很多情况下,很多朝代的官方史料恰恰是在掩盖历史的真相。
明高祖朱元璋像
史学界对于朱棣的“皇妣”,也就是生母是谁,其实有四种说法,也就是说,大报恩寺报谁之恩,除了朱元璋之外的另一人是谁,竟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
第二种说法认为,朱棣的生母是达妃。传说中,达妃名叫达兰,原为陈友谅的妾,为朱元璋生有二子,后因偷偷藏着陈友谅的玉玺,不幸被朱元璋发现惨死。
第三种说法认为,朱棣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本来是元顺帝的妃子,徐达率部占领大都后,俘虏了洪吉喇氏,将其献给朱元璋。朱元璋将美貌的洪吉喇氏收为妃子。但洪吉喇氏入宫时已经怀孕,生下来的就是朱棣。也就是说,朱棣其实是元顺帝的儿子,是蒙古血统。
第四种说法认为,朱棣生母是碽妃,碽妃是朝鲜人。相传她生下朱棣不久,就遭到朱元璋和马皇后迫害,处以“铁裙”之刑而死。
根据史学界的观点,笔者对这四个说法做一个浅析。
第一种说法,见于《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史》等官修正史,但长期以来受到明史学界质疑。
第二、三种说法,严谨的学者认为,纯属荒诞之说,“达妃说”来自民间文人的笔记野史,不足采信;
蒙古妃子说更是荒唐,朱棣出生的时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当时朱元璋还在江南征战,尚没有能力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同时,朱棣出生于1364年,否定了碽妃是朝鲜人的说法,因为当时朱元璋政权只能控制江南部分地区,还没有与朝鲜建立直接联系。
目前来说,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朱棣的生母尚不能确定,主要的可能性集中在马皇后和碽妃身上(注意,这个碽妃并非朝鲜人)。
支持“朱棣生母是碽妃”的论据,主要来自明代的《太常寺志》,相传明末官员李清在翻阅《太常寺志》中,吃惊地发现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是李妃所生,朱棣则是碽妃所生。
明代万历年间的官员何乔远也读过《太常寺志》,同样看到了“朱棣是碽妃所生”的记载,他悄悄地做了记录。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也读过《太常寺志》,同样看到了“朱棣是碽妃所生”的记载,谈迁将这个惊人的说法,收录进了自己所著的史书《国榷》之中。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时任大理寺左丞的李清和礼部尚书钱谦益二人,实在是太想弄清成祖皇帝的这个八卦了。两人利用祭祀明孝陵的机会,偷偷打开明孝陵享殿。
一般说来,灵位在享殿摆放的位置,反映了其人生前地位的高下和享受祭祀级别等级的不同。
两人吃惊地发现,享殿灵位的放置很有玄机。中间放置的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灵位。其他所有妃子的灵位全部放在左边,右边单独摆放了一个人的灵位,此人就是碽妃!
这样的排列方式,肯定是违反碽妃生前在妃嫔中的排列顺序的!
朱元璋死后,朱棣很快就控制了南京。明孝陵享殿不合常规的排列方式应该是朱棣的授意,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排错皇帝皇后妃嫔灵位顺序,可是杀头的大罪!
碽妃灵位单独放置,被认为是碽妃是朱棣生母的直接证据。认同这个说法的学者认为,朱棣想让生前地位卑微、受尽苦楚的生母,能够死后母以子贵,享受独尊、单独被祭祀的地位。
儿不嫌母丑,那么,朱棣为什么会在各种官修的史料、御制文章反复强调自己的生母是马皇后呢?
持“碽妃说”的学者认为,朱棣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后来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其实也就是武装叛乱,抢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当上皇帝的。后来,朱棣又大肆屠杀建文皇帝的支持者,手段极为残忍血腥,引起了强烈不满。
在强调正统传承的封建时代,这无异于篡位,朱棣的皇位被视为来路不正,政敌也可借此攻击其地位的合法性。
因此,朱棣必须强调自己的“嫡出”的身份,而刻意隐瞒“庶出”的真相。
他在各种诏书、公文中强调自己是马皇后生的,比如靖难之初,他就昭告天下,“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孝慈高皇后就是马皇后)。登上皇位后,他又反复说:“今上皇帝,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
时间长了,朱棣反复强调自己的“嫡出”地位,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了。
朱棣的生母是谁,到现在尚无定论,但主要的说法是马皇后和碽妃,,笔者倾向于后者。
历史上朱棣修建大报恩寺,报恩的是两个人,其中一人是朱元璋,另一人是谁,是马皇后,还是碽妃,这还真是一个事关“朱棣他妈”的问题!
作者介绍
于峰,资深媒体人,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首席记者,南京地方志学会理事,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江苏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长期研究南京地方历史文化。
本篇文章作者: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