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对价格的敏感、技术上的精雕细琢,在刘胜雄身上高度呈现。他对土地兴致盎然,仿佛脚下踩着宇宙的无限可能。山下菜地,每逢台风就涌泉水,去年,他终于想到办法,挖开土地,埋四个直径一尺半的水泥管。然后叹:直到这种年纪才想到。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不满足向农改场求救,索性去上大学,从“怎么办”到知道“为什么”。不像许多老农依赖农会,也抱怨农会。他几乎不提农会,不走“共同运销”,而是自己卖自己的,因为他够强大。他对技术的无止境投入里,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农业黄金时代的印记(普遍认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土改、农会改―――――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