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张爱玲《更衣记》
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张爱玲《更衣记》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张爱玲《更衣记》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张爱玲《更衣记》
当时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国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合。――――张爱玲《更衣记》
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象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张爱玲《更衣记》
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在中国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张爱玲《更衣记》
中国女人的紧身背心的功用实在奇妙――衣服再紧些,衣服底下的肉体也还不是写实派的作风,看上去不大象个女人而象一缕诗魂。――――张爱玲《更衣记》
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张爱玲《更衣记》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张爱玲《更衣记》
姑娘们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根据历代的图画,昭君出塞所戴的风兜是爱斯基摩氏的,简单大方,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张爱玲《更衣记》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张爱玲《更衣记》
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张爱玲《更衣记》
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情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张爱玲《更衣记》
时装的日新月异�K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张爱玲《更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