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幸福是灵魂的事,现代人却如此不安。哲学不止是慰藉,它是精神生活的支点,带给我们一种开阔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致沉沦于平庸的日常。你不必成为哲学家,但应该有一点哲学眼光。静下心来,想想灵魂的事,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在繁忙中收获平静,拥有一个不焦虑的人生。――――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一个人如果在十四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我比尼采幸福,那是因为 我比他平庸。――――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 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